古玩城里的“时间老人”
在北京古玩城里,有一位钟表世家的传人,他和钟表打了一辈子交道,谈起多年来收藏钟表和做钟表生意的话题,就像有讲不完的故事。那份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对古董钟表的喜爱还有在多年修表生涯里得到的乐趣,很容易把你感染,让你一同体会在永不疲倦的“嘀哒”背后蕴藏的酸甜苦辣。
他叫赵成元——古玩城里的“时间老人”
赵成元老人生在一个表匠世家,传到他这代,已经是第四辈了,要回溯与钟表的渊源,还要从赵成元老人爷爷的父亲说起。
赵成元老人说:“当时,清朝设立了‘造办处’,那里面就像是一个大的修理车间,负责给皇室修理一些西洋的玩艺儿。我爷爷的父亲是满族禳黄旗,就在‘造办处’做事,一年两次去宫里检查和修理钟表。”
从那时起,赵家修表的手艺代代相传,赵成元老人就是伴随着修表台和那些钟表零件儿长大的。“当时的修理台只是一个木头桌子,我个子矮,常常登着桌子蹭儿看着爷爷修表,有时还偷偷用手够那修表的改锥。等到我七八岁大的时候,就开始玩钟表零件了。当时家里没有什么玩具,所以我就把齿轮当陀螺玩,修理桌上不让摆弄,我就趴地下玩,那种齿轮都是铜或者钢制的,一玩就能玩好几个月。”
在这种环境里面,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没有经过父辈正式的教授,更多依靠自己的观察,等到赵成元老人开始修表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手艺娴熟的修表匠人了。拿老人家的话说:“修表的儿子天生就会修表。”
深厚的家族积淀加上多年的修表实践,造就了赵成元老人精湛的修表技艺。有一次,一个印度的大使拿来一个老座钟,据印度大使讲,那是他爷爷给他留下的礼物,他特别珍惜。这个老座钟很奇特,是两面同步的,坐在桌子两边的人可以用一座钟来计时,但是由于老钟的年龄太大,自从出现故障以后,一直没有人能让它恢复正常。印度大使曾经在英国工作过,但那座钟在英国没能修理好,后来去香港,也没有人能修。这次拿到赵老的藏钟阁,印度大使的夫人用中文将信将疑地问赵老:“能修吗?”赵老肯定地说:“能修。”赵老常常做这样一个比喻,这老钟就像病人一样,我要先诊断,要是接受就说明能把它医好。所以赵成元对印度大使说:“让它在我这儿住院吧,住一个星期,一周以后,你来接它回家。”一周以后,钟修好了,印度大使把钟带回去了。又隔了一周,印度大使夫妇俩再次来到赵成元老人的小店,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要再多给一些修理费。印度大使对赵老说:我们在世界各地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把这座钟修好,是您让它又恢复了“健康”。
四代收藏古钟,赵老家里的积淀颇丰。赵老家里收藏的古钟多数是百年以上的老钟,面对这些老钟表,赵成元老人常常很感慨,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钟表越来越难觅到踪迹了。赵老说,前些年去北京那些古董摊上转转,还能买回来十座八座老钟,如今一个都很难见到了,古钟的数量减少,价格也随之抬高。如何把这些古钟所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关注古钟,这是赵成元老人现在考虑的问题。赵成元老人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粉丝”召集来。因为这么多年的钟表生意下来,很多客人通过钟表之桥与赵成元老人结缘,他们从藏钟阁请走了很多独一无二的老钟表,并且都被赵老的真诚、敦厚和风趣所打动,所以赵老想把他们都请来,不单要人来,还要他们带上从藏钟阁请走的老钟表,一来大家叙叙旧,二来也让老钟表聚在一块,集体展示一下它们的风采。“我想那一定很壮观,也一定有更多人来参观,因为他们手里的东西,如今都很难再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