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会展资讯

精彩预告丨沈阳非遗项目 即将亮相“2018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

2018-11-06 来源:北京古玩城

“2018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为加强京沈文化合作与交流,本届文物博览会,我们将邀请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参加本次博览会。此次参展的非遗项目,如鹿角椅制作技艺核雕技艺葫芦刻绘技艺满族民间刺绣技艺成语印篆刻技艺,均被沈阳市政府列入《沈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1.jpg

张敬轲鹿角椅制作技艺

中国鹿角椅的制作,380年前起源沈阳,是世界上有文字有实物记载最早的鹿角椅。从皇太极坐拥第一把鹿角椅奠定大清基业到康熙乾隆鹿角椅兴盛时期的康乾盛世,鹿角椅制作贯穿满清400年。鹿角椅是沈阳独有的历史记忆、是中国设计极具特色的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皇太极鹿角椅现如今已成为沈阳故宫镇馆之宝。2017年,张敬轲鹿角椅制作技艺被列入鹿角椅发源地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内第一个鹿角椅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遗传承人。


图片6.jpg

参展作品《仿皇太极鹿角椅》


图片7.jpg

参展作品《生生不息》


图片2.jpg

李永利核雕制作技艺

该技艺的社会传承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第三代传承人李永利作品《十八罗汉》于2015年获第九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作品《风雨同行》于2016年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年奖。作品制作经过选料、构思立意、打坯、精修、抛光、包装等数道工序。其作品立足传统,贴近生活,充分利用材质的纹理和属性,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


图片8.jpg

参展作品《骑兽十八罗汉》


图片9.jpg

参展作品《祈福》


图片10.jpg

参展作品《风雨同行》


图片4.jpg

桮小丽满族民间刺绣技艺

第四代传承人桮小丽技艺作品题材种类、图案设计、针法技巧都具有辽沈地区满族绣品的特点,从五彩线平绣,到盘金绣、包绣、贴绣、垫绣等,所运用的针法有打籽绣,长短针,乱针绣,钉线绣,倒针绣,锁边绣等。其代表作品有《刘海戏金蟾帘》、《福娃祝寿肚兜》等。


图片13.jpg

参展作品《满族贴绣围裙之子孙万代》


图片14.jpg

参展作品《福娃祝寿》


图片5.jpg

杨桂臣中国成语印篆刻技艺

金石篆刻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以官印、名印、私印、吉语印、肖形印、成语印等用印的形式传承。第三代传人杨桂臣吸纳了秦汉印章以篆为章法及刀法的艺术形式,以成语印为主,多角度的完善了成语印的文字出处及演变过程,抒发感情,表达成语的含义。成语印内容广泛,含义隽永,立体呈现出人生的态度和个人情趣,成语和印章结合的载体,有助于中国成语的理解。


图片15.jpg

参展作品《中国成语印谱》


图片16.jpg

参展作品《藏篆体“心经”》


图片3.png

肖彤葫芦刻绘技艺

早在一百多年前,肖桐林便从事葫芦刻绘技艺。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肖彤继承了祖辈的技法精髓和刻绘本领,有以下特征:彩绘亮丽炫目,色彩鲜亮自然,过渡平缓漫妙;火绘古朴自然,作品古老苍劲,而茶、锈色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浮雕凹凸有致,采用“回刀”技法,使多层次的立体效果跃然于葫芦之上;镂空玲珑剔透,体现指力、腕力、臂力三力合一的基本功,其作品的细微之处“针丝难入”。


图片11.jpg

参展作品《火绘生肖》


图片12.jpg

参展作品《彩雕——富贵吉祥》